4月9日下午,市委宣傳部、市政府新聞辦舉行《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》《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(2019年-2035年)》新聞發布會,市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市政府新聞辦主任、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主持。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、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陳冬、市廣播電視局局長楊爍、市發展和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王穎捷、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周楠森、市文資中心主任劉紹堅出席發布會,發布《意見》和《規劃》的總體情況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記者提問:北京市就如何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哪些目標和舉措?
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劉紹堅回答:
全國文化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重要城市戰略定位,文化產業發展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。
近年來,北京通過創新實施“投貸獎”、舉辦惠民文化消費季、拓展老舊廠房文化空間等一系列政策,扎實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,效果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中得到充分體現,全國文化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凸顯。
從規模角度看,2018年末,全市文化企業14.7萬家,比2013年三經普時增長55%,占全國的7.5%;從業人員121.5萬人,增加了27.3萬人,占全國的5.9%;資產總量2.7萬億元,增長1.4倍,占全國的12%;實現營業收入1.3萬億元,增長1.1倍,占全國的10.3%。
從質量角度看,北京文化產業人均實現營業收入121.2萬元,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.6倍。文化新業態快速發展,文化核心領域營業收入占比84%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7.5個百分點。新聞信息服務、文化傳播渠道、創意設計服務等文化核心領域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1.2%、18.1%和17.6%,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。
從增加值的角度來看,2018年北京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075億元,占全市GDP的9.3%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.8個百分點。與2013年相比,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.3%,比全市GDP年均增速高3.1個百分點。文化產業成為拉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。
為進一步推動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,在這次新發布的北京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中長期規劃中,明確提出要把北京建設成為市場競爭力強、創新驅動力足、文化輻射力廣的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,重點建設“五都一城兩中心”(設計之都、影視之都、演藝之都、音樂之都、網絡游戲之都、世界旅游名城、藝術品交易中心、會展中心),使北京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創意城市。
主要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一是提升北京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,加大文化精品創作力度,增強內容生產原創能力,提升文創產品創新水平,培育文創品牌,積極開拓國際市場。二是健全充滿活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,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,推動文化消費模式創新,提升版權交易運營效能,健全文化要素市場,完善文化金融服務體系,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。三是加強文化產業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,全面對接首都科技、體育、教育等資源,積極探索推動文化新業態發展。四是構建協同聯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,推動央地資源合作,推進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,構建引領全國文化產業聯動發展格局。